因為上星期媽咪去配了眼鏡的關係


一直想換新眼鏡的我也蠢蠢欲動(大約一年多之前就想換了....可是又想去雷射....)


本來是要ㄠ孫先生的消費卷去配當作生日禮物的


但是就是忍不住


所以2008的最後一天


我去配了新眼鏡


然後被囉唆的老闆念了很久= =(沒遇過這麼囉唆的老闆,量完度數在那罰站聽他唸了快40分鐘)


原來我們長期以來都沒有正確的戴眼鏡觀念阿....


難怪總是眼睛疲勞+頭痛


因為我超常上網,加上工作性質也是狂用電腦的人(不想用都不行= =)


一天幾乎坐在電腦桌前超過10個鐘頭吧


而且說啥讓眼睛休息...也是很難做到的


所以這時候的我應該要戴"近看眼鏡"


也就是比"遠看眼鏡"(測量出來的度數)少200度的眼鏡才不會造成眼睛負擔....


但我之前配的眼鏡是遠看眼鏡,所以...


總之...就是我有新眼鏡了~ㄎㄎ~開心~


PS.上網爬文後發現,如果近距離長期使用遠看眼鏡,會導致"老花眼"&"黃斑病變"甚至失明.....


真是可怕咧....看來我要多多保養了,不希望有一天會變瞎子!!


分享2則爬文,改天有空再分享其他的。


 


爬文一:凹透鏡矯正視力 造成惡性循環


《你帶錯眼鏡啦》書中一語道破目前學童大量近視的關鍵原因,「我們沿用近視配負鏡(凹透鏡)這種方法,正是近視問題無法解決的根本原因。」因為,從光學理論以凹透鏡矯正視力,看遠物是平行光線,睫狀肌是鬆弛的,水晶體最薄,那不成問題。但是看六公尺以內的近物時,凹透鏡會讓近物成像更接近眼睛,而且影像小於實物。為了看清物體,眼睛需要付出更大的調節力,也就容易疲勞。


所謂調節力,書上是這麼說的,「我們眼睛無時無刻地自動對焦,至於眼睛所用的調節力大小如何衡量?根據視光學原理視乎眼睛所注視的物體距離而定,看得越近,所需的調節力越大,視學上以屈光度(Diopter,簡寫D)」來反映眼睛所出的調節力,D值越大代表所出的調節力越多,凡正常的眼睛看六公尺以內的物體都需要使用調節力。人類眼睛的調節力會隨年齡增長而減退,因為水晶體會慢慢老化,彈性逐漸降低。小孩子時由於水晶體極富彈性,故調節力極高,可達 12D以上,而老年時,眼睛的調節力跌至1D,故年紀愈大,看近愈不清楚。」


書中還提到,除了調節力外,看近物時,雙眼還要同時向鼻子方向內轉,使雙眼視線向同一目標集中,以保持雙眼單視功能,讓視力保持立體感。這就要動到兩眼內側的內直肌,此種現象稱「眼的集合(Convergence)」。看越近的物體,眼睛內轉越大,眼睛越感到吃力。


從調節力與眼的集合兩個理論來看,利用凹透鏡來矯正視力,一方面讓近物縮小而且拉近眼睛與近物的距離,恰恰增加了眼睛調節力與眼集合的雙重負擔。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,使得視力每況愈下,度數越來越深。如果人們不掌握正確的視覺原理——避免直接光源與正確的矯正視力方法——用凸透鏡矯正視力,那麼眼科醫生與父母都無法推脫戕害兒童視力之罪責。


 


爬文二:盲歌手的慘痛教訓

 


 



根據約略統計,國小學童一旦近視,每年平均增加度數一百度;國高中才近視的話,每年增加五十度。也就是說,國小三年級的學生,倘若近視三百度,最壞的可能是到大二時,近視度數已飆升至一千兩百度,容易引發視網膜剝離症。但高一近視三百度的學生,大二時也不過僅有五百度。由此看來,越小的兒童視力越需要保護。


台灣深度近視(度數超過六百度)的人有二成,容易因眼軸變長、眼球變薄,引發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出血、青光眼、白內障等嚴重的合併症,最糟糕的結果,就是失明。


「近視黃斑病變」,在中國大陸、日本與台灣,已躍升成為失明的第二大主因,繼青光眼與白內障之後,成為眼科醫師密切注意的視力殺手。如此令人擔憂的狀況到底是如何演變的呢?


曾獲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的全盲歌手蕭煌奇,其視力得而復失之痛,足堪人們反思科技之利弊兩面,並引以為鑑。


出生時全盲的蕭煌奇在四歲動了眼部手術後,幸運的擁有了弱視程度的視力。然而,在一個暑假,卻因沉迷於任天堂遊戲與電視,為了看清快速跳動的影像,他的臉越來越貼近螢幕,最後因過度使用眼力,導致這小心翼翼維持了十一年的珍貴視力摧毀殆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inn 的頭像
    Lininn

    沉靜世界

    Lin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